天辰平台研究生教育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😷。1954年,天辰平台(時名華東化工學院)成立了第一個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,開設了化學工程、機械工程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課程。隨著國家高等教育體製的改革🧏,2000年,獲教育部批準試辦天辰平台🦖🙋🏻♀️,並於2004年6月,正式掛牌成立天辰平台🎀。標誌著學校研究生教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。
在過去的20年裏🍯,天辰平台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🚴🏿♂️。學校不斷加強研究生培養體系建設,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。學科設置涵蓋理、工👦🏻、農𓀕、醫、經、管⚒、文✏️、法♿、藝術、哲學🧘♂️、教育、交叉等12個學科門類。現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1個,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;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🆖,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🍠👏🏽。
學校持續開展研究生教育領域政策改革和實踐探索,積極推動科研創新💆🏽♂️,鼓勵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和創新創業實踐💵。同時🔄😤,還加強了研究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,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,為研究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。
下一步,學校研究生教育將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科技發展趨勢,以深化人才培養機製改革為契機,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,加強學科交叉融合,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的培養。不斷完善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需求的一流研究生教育體系🫰,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華理力量。
天辰平台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於1990年,2004年獲“情報學”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🥒💁♂️,2018年升級為“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”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,並於2023年通過教育部學位點合格驗收。同時,正式啟動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點申報與籌建工作。依托教育部科技查新中心和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中心、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👨🏿⚕️、上海市研究生電子文獻檢索中心、上海外國教材中心等平臺建設及資源優勢,設立情報學📻、圖書館學和專業信息分析等研究方向👨🏿🎨,主要為高等學校、科研機構、國家機關🏙🛟、大型企業和信息服務機構等培養高層次的情報和數據分析人才。
提升學位點建設水平
順利通過教育部核驗
2018年,科技信息研究所原有的“情報學”二級學科碩士學位,經過10多年的建設,獲得了“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”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🧝🏻。經過五年的建設,碩士點在師資隊伍、教學科研🙍🏽♀️、人才培養的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,並於2023年順利通過教育部的碩士學位點的合格驗收🧛🏻♂️,學位點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。
過去的五年🟥,學位點加強內涵建設,扭轉 “重申報、輕建設”傾向,積極穩妥推進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工作🤞,充分發揮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的導向、診斷、監督、激勵功能,以評估促進建設,對標學位授權驗收的標準和要求,從培養標準和培養方向的設定、人才培養成效◀️、師資隊伍狀況♘、科學研究實力、服務社會能力以及課程建設🙎🏿♀️、教材建設、支撐條件等方面持續強化學科建設,提升學位點建設水平,推動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順利通過教育部學科評議組的評審。2021-2024連續四年位列全國高校圖書館學術能力排名前20位👕。
教學科研育人並舉
保障學生培養質量
構建服務國家戰略😤🙆🏻、社會重大需求的新培養方案。近五年💇🏼,緊密結合國家戰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👼,實行周期性調整與動態性調整相結合的新模式,對碩士點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了2次修訂,優化了基礎理論、研究方法和研究實踐的內容機構👺。並根據教育部印發的《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(2022年)》的調整,將“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”一級學科修改為“信息資源管理”。
加強研究生教材和案例庫建設👨🏿🔬📗。根據新的研究生培養方案,優化課程體系🟰。在課程建設中,不斷加強課程思政建設🤵🏼♂️,先後申報和完成了2門專業課程思政建設,1門課程的案例庫建設🧑🎓,並突出案例教學在課程學習中的作用,完成專業課程和公選課程教材2部的撰寫,建設高水平研究生教材建設的長效機製,融入學科前沿及經典案例,編寫優秀教材和經典案例,探索開發優秀的教學案例,切實培養研究生實務能力🦜,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實效性,提升研究生課程育人質量。
突出科研的重要地位⚫️,教學與研究深入融合。樹立科教融合的理念,突出對教師研究意識的強化與科研反哺教學的能力。自2021年以來👩🏻🦽,先後建立創新型智庫、上海安全城市評價中心等科研平臺等👨🏽🎓,科研經費近100萬元,3名老師入選全國“2022圖書館學者學術活躍度榜”榜單📥。學位點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類型的科研項目,以研究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,更新自身知識結構、能力結構及教育理念🕺🏽,促進科研與教學在內容上相互滲透;開展研究型教學,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願意思考🛵、樂於思考的習慣。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,提高學生基於問題導向的創新能力🧑🦽➡️、研究能力☄️、實踐能力,形成人才培養的新路徑。
加強對外學術交流🚧。每年都邀請較多校內外專家開展學術交流,包括來自南京大學、華東師範大學🫂、上海大學、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的長江學者🧑🏿🏫、教育部教指委委員,以及圖書情報領域的著名學者和專家,還鼓勵師生參與國內高層次的圖書情報學術交流活動與學術會議。
推進三級培育機製
優化教師隊伍結構
學位點現有研究生課程任課教師12人✒️,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,研究生導師為8人👲🏽。近五年💁,高層次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績,先後有2名教師獲得正高級教師資格,1名教師成為博士生導師。
根據學位點建設的需要,學位點製定了青年教師的三級培養計劃(導師—青年導師—青年教師)🫠,並正在實施過程中。首先,通過製定碩士生導師培育計劃👣,每兩年確定符合培養要求的青年博士教師🧛🏻♂️,製定培養方案,對接資深的研究生導師,並進行計劃實施跟蹤,規劃通過2-3次培養👨👩👧👦,培養青年導師5人以上,實現青年教師達到50%。其次👘,製定任課教師的培養計劃5️⃣,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🤴🏽。通過傳幫帶的方式,力爭通過2輪培養,實現青年任課教師占比達到50%。通過對青年導師和青年任課教師的培養👱♂️,在5年內完成教師隊伍培養建設的順利過渡,優化教師隊伍結構🧑🏻🏭👃🏼。
堅持五育並舉
培育時代新人
“五育並舉”是我國一直堅持的核心教育理念,對我國現代化教育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所謂“五育並舉”👨🏻🏫,指的就是在教育過程中🔖,要註重學生德👯♂️👷🏼♀️、智、體🤹🏻♂️、美、勞五個方面的全方位發展💳。科技信息研究所緊密結合“00後”的特點,采用“五育”並舉模式🤙🏼,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,著力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🏋🏻♂️,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,增強愛校情感和家國情懷,提高學習興趣🥷🏼,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😍。
德育為先。為深入貫徹落實“以學鑄魂、以學增智、以學正風、以學促幹”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,在圖書館黨委、圖書館團總支的引領下,圖書館第五黨支部定期組織師生進行理論學習🎹、外出參觀、觀看紅色電影等🧘🏼♂️,全方位🎑、多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洗禮🏊🏼♂️。圖書館還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紅色桌遊,將思政教育融入遊戲中,讓學生在玩中學👨🏼🦰,用遊戲和故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革命先輩的犧牲與奉獻精神,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人才築牢思想根基😞。
協同育人。為深入落實推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策略☮️,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🤵🏻,圖書館充分重視並發揮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,圖書館黨委與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黨總支結對共建,構建德育協同育人模式,成立了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生實踐基地;圖書館黨委還與龍華烈士紀念館合作♥️,組織學生參與祭掃等活動⏺,在實踐中豐富學生的閱歷,提高大學生思想認知☀️,構建德育協同育人新格局👨🚒。
全面發展🦐。科技信息研究所定期組織邀請國內知名專家🕵🏼、學者🤚🏻👍🏿、高校同仁🦮、校友等聚焦本學科領域前沿領域展開研討,拓寬學生眼界,讓學生近距離領略名家風範,提升學生專業素養,共築學生科學夢想。
此外,科技信息研究所還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,從活動的設計、布置☦️、組織到活動的舉行、總結,由學生主導並參與,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擔當意識,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🦋,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
END
信息來源:科技信息研究所
編輯🦸🏿:天天